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副總導演田沁鑫談編導思路
明星參演可圈點 多個機位保效果
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以大型情景史詩的形式呈現(xiàn)。創(chuàng)作中,從文學到編導甚至設計團隊,都匯集了各領域的頂級藝術家,其中不乏多位國家級院團的院團長,國家話劇院院長、導演藝術家田沁鑫便是其中之一。昨日,演出副總導演田沁鑫就《偉大征程》的戲劇創(chuàng)作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
最怕的一句話就是“天又亮了”
北青報: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進入創(chuàng)作的?主要負責的是演出的哪個部分?
田沁鑫:從前年春節(jié)后便開始參與演出方案的籌備,雖然最終的演出場地選在國家體育場鳥巢,但在方案階段,還包括人民大會堂版、長城版等多個室內外場地的方案版本。真正進入創(chuàng)作是今年的“兩會”前,那時我們是在文旅部的南區(qū)進行籌備,到“兩會”結束后,整體方案已經(jīng)成型。3月10日投入工作,一直到演出結束。
我們主要負責演出中戲劇及戲劇視頻的呈現(xiàn),進入鳥巢后,我們每天的工作都是從23點開始,因為只有晚上大屏才能看到,而第二天凌晨4點天就亮了,所以我們組說得最多的也是最怕的一句話就是“天又亮了”,天亮則意味著留給我們工作的時間就不多了。也因為我們的工作都在夜間進行,所以我們也自稱為“夜間行動組”。
北青報:您是話劇導演,擅長的是舞臺,即便是這幾年參與了央視綜藝《故事里的中國》的創(chuàng)作,但這種室外廣場的演出形式還是第一次吧?
田沁鑫:是的。之前和撰稿、文學組在戲劇結構和呈現(xiàn)上進行了十多稿的磨合。在大廣場上如何讓上萬名觀眾看到戲劇的表演,最終我們想到了用即時拍攝的方式、現(xiàn)場投屏,但這就需要演員和機位的精準配合,要拍得像電影一樣。
摔成三處骨折 兩周重返崗位
北青報:記得在5月份,很多人從您的朋友圈中看到了病床和鮮花,后來出現(xiàn)在公眾場合時您也都是坐著輪椅,是在排練中受傷了嗎?
田沁鑫:那是在5月19日,我們已經(jīng)連續(xù)熬了好幾天的大夜,凌晨3點多鐘,我從宿舍樓到主舞臺上臺階的時候摔傷了。到了積水潭醫(yī)院,診斷為三處骨折。5月24日我做了手術。當天我就跟劇組說,6月6日我一定回來。但是后來我才知道,當麻藥勁過了之后,那種疼痛真是難以忍受。直到6月9日,我終于回來了,又開始熬夜工作。
北青報:一直到6月28日演出那天您都一直戴著護具、坐著輪椅,以這樣的方式參與這樣一臺演出,感受也會很不一樣吧?
田沁鑫:摔傷后我躺在病床上,忍受著疼痛,想得更多的是從1921到2021之間的數(shù)字關系,通過這段時間以來對黨史的學習,似乎能感受到艱苦卓絕四個字背后之艱難。有一天早上,我的腦子里像過電影一樣,想到了黨的一百年的歷程、風雨和砥礪奮進,心中也就有了無窮的動力。
科技與藝術提升了廣場表演審美
北青報:以往我們都覺得在這種大型晚會中,戲劇很難有所作為,這次也是戲劇視頻的形式第一次出現(xiàn)在大型演出中,這種戲劇與影視化拍攝相結合的方式,是不是同您在央視做過的綜藝《故事里的中國》有某些相似?
田沁鑫:是的,很感謝央視的《故事里的中國》和《典籍里的中國》兩檔綜藝節(jié)目給我們的靈感。這次演出我們用了能夠吸引年輕人的即時拍攝技術,讓大家可以看到明星藝術家在廣場上的表情表現(xiàn),這是科技賦予我們的奇妙效果。我們要用創(chuàng)新的方式,在表達情感的基礎上聯(lián)合科技共同制造奇幻。這種方式是廣場文藝演出的首創(chuàng),無論是技術手段還是藝術呈現(xiàn)都是值得驕傲的,科技與藝術結合,共同完成了廣場表演一次審美的提升。
我們按戲劇的方式先排,然后四個機位拍攝,不斷調換方位,7月1日晚觀眾看到的是我們經(jīng)過多次拍攝后剪輯出的最好效果。其實也有遺憾,有時焦點會虛,跟焦的效果不可能做到那么完美。但這畢竟是第一次在大型晚會中投放戲劇表演,是一個創(chuàng)新,也是大型晚會的國內首創(chuàng)。
流量明星為年輕人講黨史
北青報:晚會中的戲劇部分,有很多流量明星的參與,如何點評他們的表演?
田沁鑫:全國家喻戶曉的明星、藝術家、演員們是在6月13日開始集結的,雖然戲劇部分在整場情景史詩中占的篇幅不是很大,但是每一次出現(xiàn)都是重要的思想轉折或重大的歷史時間節(jié)點。整個過程中,藝術家、明星都非常投入。
序篇的“破曉”展現(xiàn)的是“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由《覺醒年代》中的兩位演員于和偉和張桐參與演出,還得到了我中戲的同學、《覺醒年代》的導演張永新的支持。其中的服裝造型和道具都是《覺醒年代》中使用過的。此外,這個時期的青年毛澤東由劉燁飾演,青年學生由白宇、鄧倫、宋軼、楊紫等人飾演,翻譯《共產(chǎn)黨宣言》的陳望道的扮演者是楊洋,《國際歌》的翻譯者瞿秋白的扮演者是李現(xiàn),所以在彩排時,當他們一出場現(xiàn)場一片歡呼。而參與演出的這些年輕演員也以實際行動學習了黨史,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
“遵義會議”的場景還原,對表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演員基本上是國家話劇院班底,其中飾演毛澤東的是王輝,周恩來的扮演者是于洋,飾演王稼祥的是李乃文。從分鏡頭開始,演員要演戲、說自己的詞,同時還要聽畫外音,在畫外音里記下所有的動作和節(jié)奏,表演難度很高,如李乃文所說“我們要一心三用”。此外,這個篇章中胡歌和海清的表演雖然很短,但是非常精彩,呈現(xiàn)的是《永不消逝的電波》和《江姐》中的華彩段落,其中胡歌的朗誦只有一句話,但每一次的排練都非常投入。
第二篇章,抗美援朝一段中,張藝興扮演了一位志愿軍小戰(zhàn)士,吳樾飾演指導員,張藝興在15米的旋轉舞臺上演得非常好。這一段通過即時拍攝投放到大屏,讓觀眾看到了1:1比例的背景環(huán)境,還原了逼真的坑道,拍出了電影感。
節(jié)目戲曲與舞蹈《激情歲月》中,還原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幾名標志性人物,歐豪扮演雷鋒,郭曉冬扮演焦裕祿,李易峰扮演錢學森,吳剛扮演王進喜,劉威扮演史來賀,這段沒有即時拍攝,完全是以表演來展現(xiàn)人物。當歐豪扮演的雷鋒敬軍禮的一刻,觀眾給予了熱烈的掌聲。這些新中國建設的杰出代表,能夠用戲劇的方式來表達,是一次非常光榮的呈現(xiàn)。
第三篇章的詩朗誦與合唱《跨越》展現(xiàn)的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北煤南運等幾項偉大的工程。這一段用的是男女組合式的朗誦,代表管道工、架線工等工人群體,男演員是靳東、周亞文、李光潔、張翰,女演員是劉濤、小宋佳、高圓圓和劉晶晶,當他們舉手宣誓“我是共產(chǎn)黨員”的那一刻,現(xiàn)場氣氛非常昂揚。
第四篇章的戲劇與歌舞節(jié)目《東方奇跡》中,我們請到了《山海情》的導演孔笙,40秒的演出匯集了張嘉益、黃軒、閆妮、黃渤、溫玉娟和宋茜等人,每一個戲劇表演的段落都不長,但看到的是中國頂級演員的呈現(xiàn)。我曾經(jīng)和總導演陳維亞申請,能不能要50秒,戲減不下去、演員的表演又精彩,但后來導演說必須嚴格按照時間。
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湖南十八洞村的故事,由王雷、許文廣、劉詩詩等人演繹;而展現(xiàn)疫情期間護士群體與患者之間關系的抗“疫”故事,則匯集了佟麗婭、萬茜、金晨、李一桐、劉佩琦等人。
重點展示5G和國產(chǎn)大飛機等方面成就的“強國”部分,陳道明、張國立、陳寶國、何冰四人的朗誦,堪稱一次大氣磅礴的展現(xiàn)。和這些優(yōu)秀的演員合作,我要做的就是幫助大家,以最好的呈現(xiàn)來表達文藝工作者的心聲。
做到了文藝百花園集大成
北青報:通常我們都會覺得這樣的演出中,藝術家的空間不是很大,因為要表達的東西太多了,您是什么樣的感覺?
田沁鑫:這一次整個導演組在陳維亞總導演的帶領下,真的是做到了百花齊放。有歌,包括了民歌、美聲、通俗、合唱、民美、民通等等形式;舞蹈有民間舞、古典舞、現(xiàn)代舞、芭蕾舞甚至國標舞。此外,戲曲、朗誦、話劇、影視化拍攝,可謂文藝百花園集大成,各個藝術門類共同表達了文藝工作者的心聲。
文/本報記者 郭佳 攝影/王昊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