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僑務傳真—正文 分享
老戲臺新戲臺:瓊韻悠悠從此揚
2022年02月14日 16:13  來源:海南日報
文昌市東閣鎮(zhèn)玉山村村民在看瓊劇。
文昌市東閣鎮(zhèn)玉山村村民在看瓊劇。

  文\海南日報記者 蘇慶明

  新春伊始年味濃。對許多海南人而言,家鄉(xiāng)的那一方戲臺,正是傳出年味的重要所在。一年又一年,它那鑼鼓喧天,它那曲韻悠揚,它的土味,它的熱鬧和喜慶,永遠印記在海南人心中。

  “一曲笙歌,音如流水;三聲檀板,響遏行云。”演員在臺上唱戲,唱盡悲歡離合,人們在臺下看戲,感悟人間冷暖。時光流轉(zhuǎn)中,那日漸斑駁的老戲臺承載了太多成長記憶,是游子懷鄉(xiāng)時難以割舍的精神家園。

現(xiàn)代瓊劇《縣長王大鵬》在海南戲院上演。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年味的散發(fā)地

  春節(jié)期間,?、定安、文昌、瓊海等市縣農(nóng)村地區(qū)會熱熱鬧鬧地舉辦一年一度的公期、廟會活動,這是集體狂歡的日子。為添加喜慶,當?shù)厝送鶗选敖墤颉弊鳛楣、廟會的固定搭配。白天,家家戶戶有宴席,賓主盡歡;晚上,大家相約到村里的戲臺前看戲。

  夜幕初降,平日冷清的露天廣場已然燈火輝煌,戲臺前人頭攢動。在戲臺前沒有固定座位的年代,人們會攜帶草席、長凳前往,草席緊挨戲臺鋪設,長凳爭取占據(jù)正中靠前的位置。戲臺上,工作人員忙著設置燈光、帷幕,臺下,有人在調(diào)試音響。戲臺旁有梳妝臺,演員們圍坐一起,對著一面面鏡子涂脂抹粉,細細描眉。許多小孩,也有不少大人,會好奇地圍觀。

  距戲臺不遠處的廟宇、祠堂,香火繚繞,村民們正絡繹不絕地前去上香。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混雜著工作人員試音時用音響播放的瓊劇唱段,瞬間攪熱了戲場,聲震村里村外,告訴人們,這個村今晚要上演大戲。

  “拜八仙”是演出正式開始前的預熱環(huán)節(jié),但也頗為熱鬧。愿意多出一份錢給戲班的富足人家,戲班便在臺上演一套固定的念詞做打戲,代其向神祈福。每到一戶人家 “拜八仙”,這戶人家的“萬叁叁”鞭炮便在戲臺邊燃放,聲響往往蓋過演員的聲音。

  這是小孩最喜歡的環(huán)節(jié)!懊堪萃暌淮,臺上演員都會從戶主供奉的物品中抓幾把糖,撒向觀眾,人們一邊歡笑一邊哄搶,搶到就意味著吉利!杯偤J嘘柦(zhèn)嶺下村村民馬科科說,演一場戲,“八仙”往往要接連拜個十次八次,放鞭炮、搶糖也有十輪八輪,期間臺上臺下歡聲笑語不斷。

  拜完“八仙”,正戲開唱。臺上情景煥然一新,音樂響起,清澈優(yōu)美的唱腔回蕩。不僅本村人,來自附近十里八鄉(xiāng)的村民此時也已趕到現(xiàn)場看戲。才子佳人,苦讀中榜,精忠報國,離舍團圓……劇目的故事類型并不新鮮,但臺下觀眾依然看得投入,為戲中人物的悲歡牽腸。

  看戲的看戲,無心看戲的,也不會寂寞。玉米、甘蔗、番石榴、冰棍……坐不住的小孩會到小販擺的臨時攤位前轉(zhuǎn)悠,一解嘴饞。有人對戲不感興趣,卻對后臺很好奇,或跑到梳妝臺一帶看演員換裝,或跑到戲臺一側(cè)臨時搭的棚子里,看器樂班子拉胡彈琴、敲鑼打板。戲曲的根基在群眾,鄉(xiāng)村戲臺,讓演出與觀眾沒有距離,在許多人心中埋下了熱愛瓊劇的種子。

?谛阌^(qū)永興鎮(zhèn)美梅村的戲臺。海南日報記者 羅安明 攝

  鄉(xiāng)村戲臺土味濃

  鄉(xiāng)村是瓊劇發(fā)展的沃土!吧鲜兰o八十年代,瓊劇演出在農(nóng)村興盛起來,很多地方村村建有戲臺。”省瓊劇院副院長、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符傳杰說。

  鄉(xiāng)村戲臺土味濃。椰林下,稻田邊,人們尋一片開闊的空地,壘起土石臺,在臺上搭起簡單的框架,便成了一處露天戲臺。

  文昌市東閣鎮(zhèn)福田園村老村支書符國進介紹,為了滿足看戲需要,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該村村民、華僑自發(fā)捐建了戲臺,以及作為戲臺“固定搭配”的公廟。起初,戲臺上框架部分用竹木搭建,后來升級為鋼管,戲臺前也建起了一排排混凝土長凳,有了固定座位。戲臺后方建有一個方形石臺,作為演員的梳妝臺,但與多數(shù)鄉(xiāng)村戲臺一樣,沒有專門供奏樂用的副臺。

  鄉(xiāng)村戲臺設施簡單,有時會給演出造成阻礙。比如,戲臺沒有頂蓋,突然下小雨時,演出不停止,觀眾在臺下?lián)蝹憧,演員在臺上冒雨演。吃過淋雨的苦頭,后來,戲團都會自帶布料鋪設頂蓋。

  露天戲臺,氣溫不能人為調(diào)控!岸焯炖鋾r,穿戲服不厚的話就會受凍。夏天最慘,熱得滿身汗,一場戲下來,換五六次打底衣是常有的事。被蚊子咬也是家常便飯!狈麄鹘苷f。

  由于戲臺搭建得不牢靠,符傳杰還碰到過燈光設施從空中掉落、戲臺因淋雨部分崩塌等情況,所幸這并不多見!耙郧把莩銮,我們的工作人員會提前考察場地,做好搭建工作,F(xiàn)在用手機聯(lián)絡很方便,我們會提前通過視頻連線查看戲臺情況,指導當?shù)厝藛T搭建!

  除了農(nóng)村,鄉(xiāng)鎮(zhèn)居民偶爾也因各種喜事“綁戲”。戲臺一般也是臨時用竹木搭建的,演出時現(xiàn)場人聲鼎沸,十分熱鬧。

?隍T樓老街的自在戲臺。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報記者蘇慶明攝

  戲臺之“戲”亦悠長

  有演出就有戲臺。瓊劇發(fā)展的背后,是戲臺演變的歷史。

  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瓊劇》一書介紹,海南的固定性石戲臺,為清代所建。清康熙至乾隆年間(1662—1795),海南各地的民間會館、公館、祠堂內(nèi),相繼建起石戲臺。嘉慶年間,?跀(shù)十間廟宇均建有固定戲臺。這些戲臺每次演戲,都會吸引附近街、坊、村莊的居民前去觀看。

  清末至民國初年,?凇⒏堑鹊兀墟(zhèn)戲園開始出現(xiàn)。其以要鬧寬闊之處為場地,一般由地方豪紳富賈出資,用竹或枋木建成,設固定座位。光緒年間(1875—1908),海口建起第一家營業(yè)性演出場所永樂戲院。隨后,中華大戲院、冠梅戲院等相繼建成。

  部分老戲臺(院)歷經(jīng)傳承,至今仍在使用。在?隍T樓老街自在咖啡館的后院,有一個自在戲臺。該戲臺前身是?诟簧虖?zhí)煸秸,?931年建成,1973年毀于臺風,2014年復建,依古法修舊如舊,古色古香,F(xiàn)為海口市瓊劇團駐騎樓老街固定演出點,逢周末有演出。

  新中國成立后,瓊島各市縣及一些工礦企業(yè),相繼建起營業(yè)性的戲院、影劇院或禮堂,以供文藝演出、放映電影和召開會議用。這些戲院、劇場,較之以前的演出場所,在演出空間、聲光設置、衛(wèi)生條件、防水設施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進。改革開放后,農(nóng)村廟會、節(jié)慶等各種民俗活動復蘇,村民“綁戲”越來越多,因此也掀起了一波建戲臺的熱潮。

  在城里,不管是政府建設的堂館,還是高校的禮堂,各方面條件都比以前的戲院、劇場要好。2010年,海南省歌舞劇院落成投入使用,成為海南首個具有多重科技組合和先進配套設施的專業(yè)演藝場所,是大型瓊劇演出的首選。

  而無論是鄉(xiāng)村市井戲臺的土味十足,還是城市戲院的專業(yè)先進,其背后不變的,都是海南人對“海南戲”那份濃濃的愛。

編輯:陳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