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的樂隊》在音樂中感受美好和治愈
2022年03月30日 09:16 來源:新京報

  在3月12日浙江衛(wèi)視播出的《閃光的樂隊》“閃光盛典”中,由張震岳、品冠、焦邁奇組成的“邁震品有限公司”樂隊為本季節(jié)目帶來了最后一首歌曲《再見》。伴隨熟悉悠揚的旋律,畫面閃回至節(jié)目伊始,20多位來自60后至00后五個不同年代、個性迥異的音樂人,經歷了組合、拆分、再重組,在跨年齡、跨曲風的音樂審美碰撞中,他們彼此成為了親密無間、不舍再見的音樂知己。

  音樂的包容與溫暖,讓這些優(yōu)秀的音樂人不再是一座座獨自奮戰(zhàn)的“孤島”,而擁有了更多一路同行的伙伴。在閃光的音樂舞臺之上,他們打破傳統(tǒng)、突破自我,相聚凝合;光環(huán)之下,他們歡笑、嬉鬧、擁抱、哭泣。曲終未散場,友誼的治愈與溫暖將伴隨他們在未來的音樂之路上繼續(xù)收獲美好與成長。

  溫暖交融

  60后至00后音樂人“代際合作”拉近距離

  觀眾很少能在一檔音樂綜藝中,看到從60年代橫跨00年代的各種“神奇音樂組合”:從張楚、梁龍到蘇見信、李玉剛;從楊丞琳、張碧晨到符龍飛、胡宇桐……他們來自不同年代、不同音樂風格,擅長不同的樂器,但在《閃光的樂隊》中,他們需要在音樂社區(qū)中自由社交,并組成一個個樂隊,沖撞出全新的音樂靈感。

  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張楚,是中國搖滾樂黃金時代的奠基人之一。在《閃光的樂隊》中他結識了很多不同年齡段、不同風格的音樂伙伴:“比如李玉剛老師會跟我說他在西安的時候學會了怎么唱女聲。我們私底下會聊一些個人音樂生活演變過來的故事。我在這個節(jié)目真的交到了朋友!

  “我特別希望通過《閃光的樂隊》這個舞臺,讓國風煥發(fā)出新的生機。”這是70后的李玉剛參加節(jié)目的初衷。在《愛之初體驗》中,他細膩地融入了《游園驚夢》,昆曲之美令無數(shù)聽眾折服;在《千年等一回》中,他將戲曲與金潤吉的流行、符龍飛的說唱巧妙結合。李玉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原來可能一直都在自己的環(huán)境當中,然后喜歡自己所愛的那些東西。這次來到《閃光的樂隊》,我特別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80后的唐漢霄曾在采訪中說道,現(xiàn)在很多音樂人都在趕著做熱歌,歌曲產出量越來越多,套路也越來越容易掌握。而《閃光的樂隊》沒有任何音樂人以“產量”與“熱度”論英雄。爵士版《姐姐妹妹站起來》、迷幻版《陽光彩虹小白馬》……對音樂的熱愛與初心,讓大家逐漸放下心防,肆意地在創(chuàng)作中揮灑靈感。

  90后的胡宇桐是第四次參加樂隊類節(jié)目,但作為《閃光的樂隊》中唯一的職業(yè)鼓手,胡宇桐抱著“學習成長”和“展示自我”的輕松心態(tài),“如果有可能,我想和每位音樂人都合作一次!痹谒磥,這不是“端水”,而是真實所想。

  2001年出生的李潤祺是《閃光的樂隊》中最年輕的音樂人。雖然他與劉逸云提前從節(jié)目“畢業(yè)”,但兩人還是“隔空”與朱星杰、王靖雯完成了最后一次“合作”。畫面回顧著幾個年輕人在《閃光的樂隊》一起排練、演出、歡笑、擁抱……酣暢真摯的情誼引得音樂人們百感交集。李玉剛哽咽地表達著自己的不舍,“突然之間就各奔東西了,就會有一種傷感。”

  這檔綜藝,對于不善言辭的音樂人們而言,是一場打破溝通壁壘的挑戰(zhàn),但更是一次拉近心靈距離的機遇。

  和而不同

  在音樂社交中收獲成長與治愈

  在溫暖與友愛的包裹之中,《閃光的樂隊》也是一個“和而不同”的舞臺。這段旅程中,音樂人們要經歷自由組隊、競演后拆分、不斷重組。在不同音樂伙伴的陪伴、激發(fā)與幫助中,每一個音樂人都在努力且自由地挖掘自身更多的可能性,成就最閃光的表演,成為更閃光的自我。

  “爆suai樂隊”改編的《漠河舞廳》是最打動觀眾的“爆款”舞臺之一。王靖雯主唱,馬伯騫念白,唐漢霄鋼琴演奏;上世紀八十年代破落舞廳的還原,復古的電影質感,清脆強烈的小號聲將觀眾拉入到故事場景中。范家駒曾坦言,此前馬伯騫對自己玩的音樂沒有太多自信,但在《閃光的樂隊》中他了解到很多音樂人都經歷過這種迷惑卻依然堅持自我。過去在舞臺上安靜唱歌、生活中嚴重“社恐”的王靖雯,更是在前輩們的鼓勵和幫助下,認識了更開朗的自己。最后一場表演后,楊丞琳對王靖雯上演溫馨“捧臉殺”并感慨,王靖雯是節(jié)目里變化最大的選手。

  張碧晨則在“金屬兔”樂隊中徹底顛覆了“抒情”形象,在搖滾、說唱等諸多全新曲風中玩得“脫胎換骨”。朋克版《胡廣生》中,她不僅首次挑戰(zhàn)樂器,HighG高音更是讓聽眾看到了“寶藏女歌手”的無限可能性。“這個節(jié)目錄得很開心,交到很多朋友,玩音樂玩得也很開心,留下了很多我認為很棒的作品。”最后一期節(jié)目中,張碧晨欣慰地表達著內心的享受與滿足。

  《閃光的樂隊》用音樂跨越年代、跨越成見、跨越風格。在一次次珍貴的創(chuàng)作機會中,賦能每一位音樂人在溫暖凝聚中汲取營養(yǎng),促成太多令人驚艷的作品。但更重要的是,在音樂知己的幫助下,每一個個體也都進一步探尋到了內心成長,收獲了音樂為他們帶來的美好與治愈。旅程暫時到站,閃光舞臺落幕,但情誼與熱愛卻在音樂中雋永留存,熠熠生光。

  從未知惶恐,到親密無間,音樂將音樂人們彼此的情緒、表達交織融合。在總導演范家駒看來,音樂創(chuàng)作是極為個人化的過程,音樂人也往往像一座“孤島”,有個性,有態(tài)度,卻彼此很少有機會交流合作。而《閃光的樂隊》用音樂的包容與溫暖,讓他們從個體變成整體,從自己變成我們!拔蚁M堕W光的樂隊》能用音樂人的社交傳遞給觀眾,朋友和夢想是能給人力量的。”范家駒表示。

  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赫

編輯:陳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