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家
觀眾看劇,看的不只是劇中主角的故事,還有當下的生活。
近日,電視劇《東八區(qū)的先生們》開播后因為觀眾差評太多上了熱搜。四個主角,四種不同的職業(yè),這本該是個都市生活感滿滿的故事,可這四位男主說的話和做的事卻處處透露出“油膩”。
“看完需要洗眼睛那種”“油膩男的自我狂歡”,評論區(qū)的觀眾直言不諱,毫不客氣地表達對這部劇集的厭惡,清一色的差評在國產劇中也實屬罕見。整部劇涉及四個男主和其他女性角色之間的互動,臺詞和劇情透露出創(chuàng)作者的陳腐價值觀。
比如,跟外國女性在一起叫為國爭光;事業(yè)有成的女性被叫做女魔頭;繼承家業(yè)的女性名字叫勝男;女企業(yè)家買包被認為不是花自己的錢……“為國爭光”“女魔頭”“勝男”,這些明顯帶有貶義傾向的臺詞,是劇中四位男主對女性的惡意揣度,處處散發(fā)出對女性的偏見與無禮。
而這些臺詞的背后潛藏的則是創(chuàng)作者的價值觀——顛倒是非曲直,“自嗨式想象”,唯獨對女性缺少“尊重”二字,也難怪被觀眾評價為油膩。更糟糕的是,這樣的觀念不僅涉及一兩句臺詞,而且充斥在整部劇里,四位男主都是這樣的價值觀,在一舉一動中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樣的價值觀早已被反復批判過多次,在現代社會價值觀下成長起來的觀眾們,面對這樣的臺詞和劇情自然是難以“下咽”的。要知道,影視劇的創(chuàng)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優(yōu)秀的作品大都包含了創(chuàng)作者對現實的體察、對人性的洞察。當然,創(chuàng)作者的價值觀傾向也會透過臺詞和劇情傳遞給觀眾。
對于一部職場都市劇來說,最大看點是在“當代性”和“接地氣”上。當代性少不了“當代生活”和“當代意識”。但這部劇里充斥著的四位男主毫不掩飾的、物化女性的目光,早已與“當代性”背道而馳,以至于“當代性”只剩下時髦的人物設定和燈紅酒綠的現代生活這類空殼。
更重要的是,觀眾看劇,看的不只是劇中主角的故事,看的還有當下的生活。而展現生活除了尊重真實的生活之外,還要能夠看到觀眾“觀念上的生活”,這種生活能讓人產生代入感,能更加與之共鳴。
比如《夢華錄》的故事背景雖然在宋代,但對于女性友誼的書寫,以及對男女愛情觀的呈現是對時下熱點的一種回應;在《二十不惑2》這部女性群像戲里,對于四位女主日常生活以及職場的展現,真實而又接地氣,是時下女性都市生活的一種真實映象。
從這個角度來看,《東八區(qū)的先生們》仿佛只是打著男性群像戲的大旗,一味地靠嘲諷、消費女性來撐起劇作的。對真實的生活過于脫節(jié),恰恰是《東八區(qū)的先生們》的創(chuàng)作者的問題所在。
□新京報評論員 丁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