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世界杯落幕 中國隊包攬奧運項目八枚金牌
2022年10月25日 10:27 來源:北京青年報

  跳水世界杯落幕 包攬奧運項目八枚金牌

  周繼紅:給中國跳水隊打8.5分

  德國當?shù)貢r間10月23日晚,2022跳水世界杯在柏林落幕,除了一個非奧項目沒有參賽之外,中國隊包攬奧運項目的八枚金牌,甚至單人項目的四枚銀牌盡被中國選手收入囊中,并且“夢之隊”運動員在比賽中發(fā)揮的水平遠遠高出其他國家參賽者。中國跳水隊領隊周繼紅在接受前線中國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跳水隊最大的對手一直是自己。這其實是對“夢之隊”的一個真實定義,中國隊現(xiàn)階段的任務就是要不斷挑戰(zhàn)自我。

  陳芋汐和全紅嬋水平不相上下

  周繼紅表示,如果給這次所有隊員的綜合表現(xiàn)打分,滿分10分的話,她會給8.5分。通常意義上來講,這是一個正好壓住優(yōu)秀線下限的分數(shù),也就是說,周繼紅基本滿意隊員們的表現(xiàn),認可他們在比賽中的發(fā)揮,但同時也認為大家還有上升的空間。

  周繼紅重點提到了四位隊員的名字,可以說是三贊一提醒。周繼紅說:“陳芋汐和全紅嬋表現(xiàn)出很高的競技水平,尤其陳芋汐通過近兩年的成長,現(xiàn)在大賽表現(xiàn)很成熟。全紅嬋跳得也很不錯,在單人10米臺中最后一跳有點瑕疵?傮w來說,兩人水平不相上下,就看具體一場比賽中誰發(fā)揮得更出色!

  楊昊單人跳臺賽斗志欠缺一點

  針對男子跳臺比賽中兩位弟子的表現(xiàn),周繼紅點評道:“男子單人10米臺一直比較難比,每個大賽都是最后一場,水平高,對手實力相對較強,楊健的表現(xiàn)很不錯。但同時,楊昊在雙人比賽時比得很好,在單人跳臺比賽時斗志上欠缺一點,不是水平的問題!

  在本屆世界杯的收官之戰(zhàn)男子10米跳臺決賽中,以預賽第一的身份晉級決賽的楊昊,決賽中的6跳用央視解說員的話來講“只跳出了一個”,其余5跳每一個動作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瑕疵或者明顯失誤。楊昊在決賽中僅獲得472.20分,與奪冠的隊友楊健之間的分差多達67分。這樣的分數(shù),如果到了競爭激烈、氣氛緊張、高手云集的奧運賽場,是無法保證得到獎牌的。

  周繼紅說:“從8個項目的表現(xiàn)來看,大家做了最大努力,基本跳出了平時訓練水平。這次世界杯賽前適應訓練時間短,只有兩天,隊員們還要倒時差,克服很多困難,拼出這樣的成績值得點贊。運動員們的目標都是巴黎奧運會,我們接下來還有選拔賽,他們都要努力爭取拿到奧運會入場券。中國跳水隊的最大對手一直是自己,能把水平發(fā)揮出來就不會遺憾!

  文/本報記者 劉艾林

  供圖/新華社

  記者觀察

  中國跳水隊無愧“夢之隊”

  由于布達佩斯游泳世錦賽結束之后,整個下半年缺乏跳水賽事,國內(nèi)的比賽又因為疫情管控的原因無法正常進行,因此對于世界杯賽這樣難得的大型比賽機會,中國跳水隊非常重視,盡遣主力,且陣容非常精簡。八個奧運項目,除男子跳臺派出三人,其余參加每個單項比賽的兩位選手均是身兼單、雙人兩項比賽任務,既比個人賽也比雙人賽,這樣總計有九名一線精英選手前往德國。

  對比之下,由于本屆世界杯賽是在世錦賽之后才三個月就匆匆舉行,再加上與歐洲跳水錦標賽、英聯(lián)邦運動會跳水比賽等賽事在時間上距離過近,導致報名參加本屆世界杯賽的國家和地區(qū)協(xié)會以及運動員人數(shù)銳減,最終僅有13個國家的58名運動員參賽,且有一些如英國、墨西哥這樣的跳水強國缺席。這樣本來中國跳水隊就是國際跳水領域的夢之隊,再加上比賽規(guī)模較小,中國隊拿到全部單人比賽的金銀牌和雙人比賽的金牌基本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同時,世界杯也讓年輕運動員增加比賽經(jīng)驗,找到比賽的感覺,并令如陳芋汐、全紅嬋、王宗源這樣的年輕選手身上再增加世界杯冠軍的新榮譽(其他6名運動員此前都獲得過世界杯冠軍稱號)。

  經(jīng)過四天輕松的角逐,中國跳水隊果然包攬八個奧運項目的全部金牌,其中昌雅妮、王宗源、陳芋汐成為雙金王,同時拿到單、雙人項目的兩枚金牌,陳藝文、曹緣、全紅嬋、楊昊、楊健、練俊杰各獲得一枚金牌。且在全部八項比拼中,中國選手均以巨大優(yōu)勢和分差獲勝,女子10米跳臺決賽中冠軍得主陳芋汐與距離自己名次最近的一位國外選手的分差更是超過150分,這創(chuàng)造了國際大型跳水比賽的一項非正式紀錄,中國隊選手沒有受到任何有力威脅,完全是像在進行內(nèi)部訓練賽。

  這樣繼在7月初結束的布達佩斯世錦賽上包攬全部13個項目的金牌之后,中國跳水隊又包攬世界杯報名參賽項目的全部冠軍,繼續(xù)對國際跳水重大賽事的冠軍進行壟斷,霸主地位無可撼動。所以在德國世界杯上,中國隊放棄非奧項目混合團體的比拼,是非常明智且有積極意義的選擇。

  文/記者 劉艾林

  (北京青年報)

編輯:陳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