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達州11月10日電 (張浪 邱椿博)10日,在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石河鎮(zhèn)五通村,28歲的四川瀘定地震“泄洪英雄”甘宇像往常一樣,飯后就拄著一雙拐杖在房前屋后散步進行康復訓練。此時,甘宇離出院回到農(nóng)村老家休養(yǎng)剛過去1個月時間。經(jīng)過30天的休養(yǎng),甘宇的腳已經(jīng)可以使上力,可拄著拐杖獨立行走。
在“9·5”瀘定地震中放棄第一時間逃生,迎著墜落飛石,打開兩道泄洪閘,阻止了洪水漫壩沖毀下游村落,失聯(lián)長達17天才被村民救下,甘宇為此收獲了“泄洪英雄”這一稱贊。
在大竹縣五通村,甘宇家淺藏在樹林中。“回家的感覺很踏實!”甘宇坦言,絕境求生17天,是對家的執(zhí)念讓他堅持了下來,回到家最想做的事就是吃頓團圓飯、照張全家福。
甘宇和奶奶坐在一起在屋前拍下全家福!√m楯 攝
甘宇說,“在以往,一家人基本很難湊齊。父母常年外出打工鮮少回家,自己從8個月大就成了‘留守兒童’,和奶奶廖代書一起生活,受她的影響最深。”
“奶奶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嘴里說不出高大上的話,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什么位置要做什么事,才對得起良心’。”甘宇說,人活于世是有價值的,那就是擔起應盡之責,在這一點上,奶奶做了榜樣。
隨著家里的新成員越來越多,甘宇逐漸“加輩”,成了四個孩子中的老大?粗棠虄(nèi)忙家務,外忙村民事務,大事小事料理得井井有條。甘宇耳濡目染,仿佛知道了自己的定位。逐漸收起調(diào)皮的本性,開始照顧弟弟妹妹,放牛、打苧麻、“打谷子”等樣樣上手。到鎮(zhèn)里上中學后開始住校,與奶奶的交流少了,只記得那句“在什么位置要做什么事”。
甘宇初中時學習成績較好,經(jīng)常輔導同學功課,還被選為了副班長。有一次,有同學不顧老師警告,又私自打開教室電腦放電影,被老師叫到辦公室談話。上課鈴聲結(jié)束許久,仍不見老師身影。班長請假了,該怎么辦?甘宇徑直去到辦公室,代表同學向老師賠禮道歉,將老師及時“請”了回來。
再往后,甘宇一步一個腳印,來到了現(xiàn)在的工作崗位,“踏實肯干”“責任心強”是同事們對他的評價。隨著知識和閱歷的增長,“攬事”思維也越發(fā)強烈,把奶奶的說過的話內(nèi)化為了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
瀘定地震發(fā)生前,奶奶過生日,甘宇早早地備好了煙花、紅包等,打算好好為奶奶慶祝。當天單位突發(fā)指示,要求甘宇回到單位處理急事,甘宇沒有問“為什么是我”。向奶奶送出生日祝福后,他連忙從大竹趕回了瀘定,堅守崗位。
初冬已至,大竹的氣溫逐漸走低,但甘宇為了盡快恢復,每天都會拄著雙拐在村里散步堅持康復。“可能還要等兩個月時間就能恢復好”,甘宇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