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海口5月27日訊 (記者周曉夢 通訊員杜倬荷)海邊、河流、湖泊、池塘、水庫等是游泳的好去處嗎?哪些地方容易發(fā)生溺水事故?這些水域為什么危險?對此,5月27日,省水務廳建管防御處有關負責人向海南日報記者表示,要識別并警惕危險水域,各方合力擰緊防溺水的“安全閥”。
據(jù)介紹,危險水域主要分為自然水域、人工開放性水域。自然水域主要是指外界環(huán)境中的江、河、湖、溪、海等。由于這些自然水域的水況復雜且水文特征復雜多變,比如存在河沿濕滑陡峭、水流湍急、水底高低不平、水面下方有暗流、淺水區(qū)域沒有過渡、突然變深、部分水域有水草等情況,增加該水域可能發(fā)生溺水的風險系數(shù),容易導致意外發(fā)生。
此外,自然水域的危險還在于其水溫不定,如突受冷水刺激,容易抽筋而發(fā)生溺水;并且野外人員稀少,萬一發(fā)生意外,難以第一時間被救。
因此野外游泳多隱患,提醒孩子們切記不私自或結伴去自然水域玩耍,不在自然水域游泳、跳水,不在河塘邊垂釣或打撈物品,不在池塘湖庫邊嬉戲打鬧,主動遠離濕滑的岸邊。
人工開放性水域,則包括公共場所中的溝渠、水井、窨井等等,這些設施如果沒有加蓋、安裝防護網(wǎng)或蓋子過于松動,就很容易出現(xiàn)溺水風險。其次,建筑工地的砂石坑、蓄水池和石灰池等等,在雨天積水后也會成為新的危險水源。此外,部分水庫壩區(qū)水溫較低,存在泥沙淤積現(xiàn)象,容易造成下陷,成為孩子發(fā)生溺水的又一大隱患。
由于孩子防范意識較弱,極易造成溺水事件的發(fā)生。在此提醒家長朋友們,強化對孩子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讓孩子認識并主動遠離危險水域,防止發(fā)生溺水事故,提高孩子防溺水的自覺性和識別險情、緊急避險、遇險逃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