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暉在印尼時的房屋。
文\本刊特約撰稿 王裕秋
在瓊海博鰲上了年紀的人中,不少人都會念這樣一段民謠:“留客茂琚,南盈達棨,塘口暉記,鼎止扁鼻。”
留客、南盈、塘口、鼎止都是博鰲的村落;茂琚、達棨、暉記、扁鼻則分別是博鰲這四個村四位名人的字號或昵稱,其中“暉記”名為王春暉,出生于光緒十九年(1893年),十二歲下南洋,十五歲去了印尼,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少年奮斗到印尼萬鴉老海南籍富商。
王春暉熱心海南社團活動,萬隆會議期間聆聽過周總理教導,1959年攜妻帶子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
塘口村王輝平是王春暉的族侄,幫助王春暉家屬管理房產(chǎn)物產(chǎn),經(jīng)常與海外的王春暉家屬聯(lián)系,說起王春暉的生平事跡,如數(shù)家珍。
下南洋艱苦創(chuàng)業(yè)
王春暉生于塘口村,在他出生前,父親已去馬來亞謀生,而母親生下他兩個月后就因病去世,是外祖母一手把他撫養(yǎng)長大。他十二歲時,已養(yǎng)成桀驁不馴的個性,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敢于冒險,便跟隨下南洋的人群搭帆船去南洋星洲(今新加坡一帶)。他承受了途中的驚濤駭浪,克服了艱難險阻,在星洲上了岸。找不到父親,自己在哪兒安身立命,他不知道,心中感到茫然。為了生存,他打工糊口,勤勞儉樸,在彷徨中度過了三年,仍找不到自己的歸宿。
王春暉孑然一身,到處闖蕩,不停地變換工種,后來上輪船當雜工,打掃清潔,搬運貨物,給鍋爐加煤,隨船去了印尼不少地方。他發(fā)現(xiàn)千島之國印尼,不少地方都有海南人,陌生的環(huán)境中讓他也感受到鄉(xiāng)情。他最終選擇了印尼北蘇拉威西的萬鴉老這個地方,開始了人生下南洋的二次謀生,在吃苦耐勞中尋找機遇。這當中的甜酸苦辣、艱難曲折,連他自己也講述不清。
王春暉在萬鴉老仍然是打散工,當幫手,有活就干,不嫌苦累。直到三十七歲那年,他才有了一筆儲蓄,更奇特的是他還中了一個頭彩獎,天上掉餡餅,命運這時才真正眷顧了他。他搖身一變,成為有產(chǎn)者。有道是:“錢壯膽,飯助力。”他聰明機智,學習經(jīng)商,買地建房,投資項目,開店售貨,買車運輸。
王春暉還熱心公益事業(yè),投資辦學,逐漸成為僑領(lǐng)。1934年,他首次衣錦還鄉(xiāng),帶回鋼筋、水泥和木料等建材,在家鄉(xiāng)建造新房屋。塘口的王家宅與莫村的蔡家宅、盧家宅、莫家宅相比,同中有異,最大的區(qū)別是王家宅的門樓高大,庭院寬敞,收納伸展,自成一統(tǒng)。
20世紀50年代前后,王春暉已是萬鴉老的海南富商,事業(yè)如日中天,家庭興旺發(fā)達。他住宅豪華,設備先進,車輛成隊,傭人成群。他在社會上待人真誠,助人為樂,經(jīng)常救濟生活困難的海南僑民,資助華文學校辦學,在萬鴉老享有盛譽。
1955年4月,萬隆會議召開,印尼華僑熱烈歡迎周恩來總理率領(lǐng)中國代表團到來。王春暉以僑領(lǐng)的身份奔赴萬隆,參與了華僑華人的重要活動,并被周總理接見。周總理向印尼華僑介紹了中國欣欣向榮的大好形勢,鼓勵華僑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子孫回國讀書。王春暉聽了大受鼓舞,當時就萌生了攜妻帶子全家回國的念頭。
1959年,王春暉(右二)在博鰲塘口老家與家人合影。
返故里落葉歸根
在祖國的召喚、周總理的鼓勵、中國報章雜志的宣傳、新中國的吸引力等因素作用下,王春暉下了一個決心:全家回中國去!
他毫不猶豫地變賣了在印尼的全部資產(chǎn),破釜沉舟,不留后路。1959年,他毅然為一家人辦理回國手續(xù),向中國總領(lǐng)館申請護照,向印尼有關(guān)當局說明是單程回歸中國,不再返回印尼。這不是一般的舉動,需要勇氣,毅力,果敢。這是抱有熱烈的愛國情懷,是對國家絕對的忠誠和信任。
他們的財富,一部分匯進了國家的“華僑投資公司”,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一部分作為子女的升學教育費和一家人的生活費。
1959年,這一年他告別生活了52年的印尼,告別他熟悉的環(huán)境,告別他的親朋好友,帶領(lǐng)一家七口,老的六十六歲,小的僅十歲,義無反顧地踏上歸國之途。他們從住地多摩宏鎮(zhèn)坐車到萬鴉老城,改乘輪船到雅加達,再改乘輪船到香港,又再改乘輪船到廣州。
在廣州,王春暉安排大兒子去武漢讀武漢華僑學生補校,二兒子和大女兒讀廣州華僑補校,二女兒和三女兒年齡尚小,跟隨他們回故鄉(xiāng)海南。他們四個人又再改乘輪船到海口,然后坐卡車到嘉積,再換坐帆船回到塘口村。
迢迢萬里,水陸并用,大箱小包,日夜兼程,一路奔波,歸途艱難。這樣的回國路線和方式,對一個身強力壯的男子漢來說都會覺得疲憊不堪,而他們是一家老少,許多人都對他們的行為肅然起敬。
王春暉只身一人去南洋時坐帆船,一家人從南洋回塘口村時也坐帆船,船去船回,人生似乎繞了一圈,但世道已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十二歲時下南洋,顛沛流離,是為了謀生;他晚年攜妻帶子回到故鄉(xiāng),是衣錦還鄉(xiāng),落葉歸根。他一生沒上過學堂,回來是為了讓子女接受良好教育,彌補人生缺憾。
回國后,王春暉義務參加了原瓊?h僑聯(lián)的工作,他妻子當了朝陽公社手工業(yè)社職員,孩子們都入校讀書。因為他富有,對家鄉(xiāng)的事慷慨大方,人們又稱呼他“塘口萬八”。
后來,王春暉的大兒子考進了武漢師范學院,二兒子考進了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大女兒考進了上海第一醫(yī)學院,他們畢業(yè)后工作出色,表現(xiàn)優(yōu)良。
王春暉于1964年因病逝世。
王春暉是千萬印尼歸僑中的一員,他在故鄉(xiāng)獲得“塘口暉記”和“塘口萬八”的昵稱,那是家鄉(xiāng)人對王春暉的尊敬和懷念。
本版圖片均由王裕秋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