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海南新聞—正文
分享到:
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穩(wěn)定增長,搶救性保護仍在路上
2025年01月07日 16:59 來源:工人日報

  從幾近滅絕到增長為7個家庭群

  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穩(wěn)定增長,搶救性保護仍在路上

  “2019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啟動,當年監(jiān)測結果顯示,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為4個家庭群、30只。5年后,2024年最新監(jiān)測數據顯示,海南長臂猿共有7個家庭群、42只,家庭群數量最多達9只,種群數量總體呈現穩(wěn)定增長態(tài)勢。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2024年12月20日,海南省林業(yè)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總工程師周亞東告訴記者。

  海南長臂猿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定為“極度瀕!保涫呛D蠉u真正的“原住居民”,是海南熱帶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完整性和原真性的指示物種。作為兩到三年才能繁衍一代的海南長臂猿來說,這樣的增長速度已非常不易。

  2024年12月17日至20日,記者跟隨國家林草局組織的采訪團深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實地調研,沒有看見海南長臂猿,但是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信息中心的大屏幕和多名護林員的手機里看見了被譽為“雨林歌王”的海南長臂猿靈動的身姿,并聽到了它們輕靈的鳴唱。

  曾經,海南長臂猿幾近滅絕,在20世紀70年代末僅剩7只至9只,幸存于霸王嶺熱帶雨林中。2003年,首次拉網式大調查發(fā)現,海南長臂猿僅存2群13只。2005年,海南長臂猿監(jiān)測隊正式成立。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副局長鐘育飛介紹,海南長臂猿保護面臨的主要難點在于種群數量少、棲息地破碎化等。為了改善這一狀況,需要從擴大棲息地、增強管護力量、加大合作力度、強化法制管理、建立保護基金等多方面入手,同時加強科研監(jiān)測和管理水平,以確保海南長臂猿的生存和繁衍。

  在多年的保護監(jiān)測中,海南長臂猿開始“人丁興旺”。如今,海南長臂猿共有7個家庭群、42只。

  據介紹,為了重建海南長臂猿的家園,霸王嶺分局通過實施生態(tài)修復項目,在專業(yè)攀樹師指導下,搭建6條繩索廊道,幫助海南長臂猿在分割的棲息地間自由行動。針對海南長臂猿棲息地破碎、退化等情況,大力改善海南長臂猿棲息地質量,補植海南長臂猿喜食的鄉(xiāng)土樹種,如高山榕、重陽木等,增加海南長臂猿食物來源。

  有專家表示,目前海南長臂猿種群恢復勢頭可喜,但海南長臂猿尚不具備野外圈養(yǎng)的條件,人工繁育的時機還不太成熟,由于野生種群太少,建立人工種群面臨缺少種源的現狀。

  據悉,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不斷開展海南長臂猿保護國際合作和聯合攻關,對其行為、繁殖、生理等方面開展系統(tǒng)研究。

  2023年9月,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發(fā)布科研項目征集公告,一共6個項目,其中3項涉及海南長臂猿:海南長臂猿擴散行為和生態(tài)廊道研究;海南長臂猿的保護基因組學及群體遺傳學研究;海南長臂猿近緣種的人繁技術儲備研究。

  其中,海南長臂猿近緣種的人繁技術儲備研究項目備受關注。該項目是以海南長臂猿的近緣種白頰長臂猿為主要對象,在熱帶氣候條件下進行引種馴化、人工繁育研究,建立長臂猿近緣種人工種群健康評價體系,開發(fā)長臂猿健康評價和存活風險預測技術、長臂猿人工授精、精子冷凍保存等成套技術,制定海南長臂猿近緣種繁育技術規(guī)程,形成一系列長臂猿保護繁育技術,以便為海南長臂猿的搶救性保護提供技術支撐,降低海南長臂猿的滅絕風險。

  有關人士介紹,目前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與杭州動物園已經聯合開展白頰長臂猿的合作繁殖工作,并成功引進了一只雌性白頰長臂猿。這是經國家林草局批準,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與杭州動物園順利達成共識,雙方聯合進行的白頰長臂猿繁殖工作。下一步,海南還計劃從北京、廣西等地動物園引進長臂猿,最終建成海南長臂猿保護繁育基地,進行適應性研究,科學建立長臂猿飼養(yǎng)繁育的技術規(guī)程和與長臂猿野外生境相一致的圈舍。這將會為救護長臂猿奠定良好的技術基礎和環(huán)境基礎,此舉也將有效降低長臂猿的滅絕風險。

  未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將繼續(xù)實施整體保護、系統(tǒng)修復和綜合治理,通過植被修復、封閉道路、建設空中廊道等舉措,對一批潛在適宜海南長臂猿繁衍的棲息地實行更新、撫育,幫助其遷徙至更廣袤的雨林。在沒有重大突發(fā)狀況、保護力度不變的情況下,預計2035年海南長臂猿個體數量將達到60只至70只,實現種群翻番。(工人日報)

編輯:李奧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