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日報記者 蔡曼良 圖\海南日報記者 韋茂金
細線如故鄉(xiāng),風箏似游子。無論身處何方,都有一根線牽著他,那根細線叫作“家”。
22年前,梁明前往西南重鎮(zhèn)重慶求學,畢業(yè)后在重慶成家立業(yè)。離家二十余載,故鄉(xiāng)海南的發(fā)展卻始終牽動著梁明的內心。2019年,一個到海南自貿港掛職的機會,讓梁明這只“風箏”飛回了家。從重慶自貿區(qū)到海南自貿港,兜兜轉轉,梁明以?谑协偵絽^(qū)副區(qū)長的角色加入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浪潮中。
攜筆從戎
海南后生扎根重慶二十載
“要得要得,明天我們見一哈……”前往項目工地的路上,梁明正用重慶話和第二天要見的企業(yè)負責人約定見面事宜。如果他沒有主動說自己的籍貫,光是聽這口流利的重慶話,很難想象這位掛職副區(qū)長是海南陵水人。
1999年,考取了西南師范大學(現西南大學)的梁明前往重慶求學。自此,他開始了二十余載的“山城”生活,這一口地道的重慶話便是光陰在他身上留下的最顯著的印記。
好男兒都有一腔報效祖國的熱血,梁明也不例外。2003年,大學剛畢業(yè)的梁明便攜筆從戎毅然參軍,到武警重慶總隊服役。參軍的11年間,他參與過多次急難險重的任務,抗震救災、撲滅森林山火……每一次逆行向前都是他青春里最閃亮的勛章。
梁明在2014年轉業(yè)到重慶市商務委員會工作。2016年,重慶被列為第三批自由貿易試驗區(qū),大學時修讀經濟學專業(yè)的梁明又被抽調到重慶市自貿辦統(tǒng)籌指導處工作。這樣的一個工作機會為他日后到海南自貿港掛職埋下了伏筆。
如果說,從校園投身軍營是梁明為報國之志邁出的第一步,那么,回到海南建設家鄉(xiāng)則是他一展胸中抱負的延續(xù)。
建設家鄉(xiāng)
海南籍干部義不容辭
“海南什么時候能被列入自貿試驗區(qū)?”這是2016年梁明被調往重慶自貿辦工作后一直縈繞在心頭的念想。在梁明看來,海南作為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和天然離岸的存在,具有建設自貿區(qū)甚至自貿港的絕佳優(yōu)勢。
2018年4月13日,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qū),逐步探索、穩(wěn)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拔姨恿!”當天知道這個消息的梁明非常興奮,當晚便和幾位在重慶工作的海南籍干部慶祝了一番,大家都在為家鄉(xiāng)海南迎來重大的發(fā)展機遇而開心。
就在他滿心歡喜展望家鄉(xiāng)未來之時,他沒想到,更大的“驚喜”還在后頭。
2019年10月,梁明接到一個電話,電話的內容是中央組織部選派新一批干部到海南掛職,梁明將被派往?谑协偵絽^(qū)任副區(qū)長!凹亦l(xiāng)沒有忘記我!”梁明接到電話后感慨萬分的心情溢于言表。
梁明是131名來瓊掛職干部中唯一一名海南籍干部!白鳛楹D先耍矣薪ㄔO家鄉(xiāng)的天然使命,義無反顧我就回來了。”梁明說。
不辱使命
他與自貿港共成長
轉眼間,梁明到海南掛職已一年有余。走進他的辦公室,辦公桌后一塊寫滿工作計劃的白板十分引人注目。梁明起身擦去白板的字跡,開始寫上新的月度計劃。“重點項目”“推進項目”“跟蹤項目”……梁明用雋秀的字體將各項安排悉數寫下,分類清晰一目了然。彼時,他重點關注的工作是打造日月廣場“跨境電商+城市奧萊”特色街區(qū)。梁明拿著記號筆,邊說著邊在白板上給海南日報記者梳理這一項目的幾個推進重點,洋洋灑灑間,白板的空白已所剩無幾。這樣流暢的工作梳理,被他笑稱為“掛圖作戰(zhàn)”。
在重慶自貿辦工作期間,從自貿區(qū)設立初期各種機制體制的制定,到研究改革實施路徑,再到招商引資,破解一系列建設中的難題等,梁明有著豐富的自貿區(qū)工作經歷。這一次來瓊掛職,梁明更是早早計劃著要把過去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與海南的發(fā)展有效地融合起來。
在總結重慶開放路徑的建設時,梁明提到:“重慶能從一個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城市發(fā)展為開放新高地,靠的就是通道建設!彼J為海南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未來可以借鑒重慶經驗打通航空、海運通道,從而有效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全面融合。
談到招商引資,他認為,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不僅僅要圍繞政府自身工作去改革,更要以企業(yè)的訴求為導向,良好的人居環(huán)境和配套的醫(yī)療和教育資源對企業(yè)也有極大的吸引力。而在招商引資中,政府不僅僅提供土地和房產,更要扮演“資源中介”的角色。政府要做的是如何幫企業(yè)對接和匹配更好的資源,讓資源相適應的企業(yè)獲得充分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從而讓海南的市場化程度更高。
就在采訪前不久,河北怡達集團與?谑协偵絽^(qū)簽署了合作協(xié)議。據梁明介紹,瓊山區(qū)在迎接怡達進駐的同時,主動為其“搭橋”,形成怡達與多家企業(yè)的深度合作,更通過政策的優(yōu)勢吸引企業(yè)將海外布局的工廠轉移到海南,實實在在為企業(yè)“落戶”提供便利。而這樣聯動政策與資源的招商引資優(yōu)質案例,在海南已經越來越多!昂玫臓I商環(huán)境就是要讓企業(yè)過來之后有發(fā)展,并且發(fā)展得更好。”梁明說。
此外,梁明還認為人才對于自貿港發(fā)展的速度和高度有著關鍵的影響。從自身所處的崗位而言,自貿港建設對干部的素質能力要求更高,他建議要加強本地干部的能力培養(yǎng),倡導雙向掛職,多讓本地干部“走出去”。
鄉(xiāng)音未改
對故土的牽掛依然
“一天當三天用,兩年當六年用。”一句話形象地道出了梁明對兩年掛職時間的珍視。正因為想要在有限的掛職時間里盡可能多做點事,梁明一年多來的掛職生活基本都是單調的“兩點一線”。哪怕是抽空回陵水老家看望父母,也都是當天便匆忙趕回。
1月上旬的一個周末,梁明決定回一趟陵水。“我就想吃一碗家里的酸粉!”出發(fā)前的梁明已經抑制不住對陵水酸粉的“想念”。清早一個小時的動車就順利到家,放下行李后梁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做酸粉。
離家這些年,梁明不僅鄉(xiāng)音未改,家傳的酸粉“技藝”都還駕輕就熟。燙韭菜、涮粉條、炒沙蟲、煎魚餅、調鹵汁……梁明一氣呵成。拌好酸粉再加上一勺黃辣椒,梁明開始充分享受家鄉(xiāng)的味道!拔抑灰换丶,三餐都愿意吃酸粉!”
緊接著梁明又馬不停蹄地前往陵水黎安大學城項目參觀。盡管這不是他接觸的項目,但相關負責人耐心地做著介紹時,梁明早已不知不覺間切換到了“工作模式”,熱烈地探討與項目建設有關的話題,給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短短幾個小時的回鄉(xiāng)之行無法讓梁明將陵水的變化一一閱盡,同樣地,與父母的團聚時光也因此彌足珍貴。臨走時,母親為梁明準備了大包小包的食材,細心提醒他各項事宜,父親則是在他上車后多次叮囑司機怎樣最快到達動車站。
是啊,即便梁明早已到了不惑之年,再回家時,父母的眼中他還是曾經那個少年。正如他與海南之間,無論他這只“風箏”飛向何處,飛了多久,與故鄉(xiāng)間的那根風箏線,不曾斷過。只要你需要,我就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