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正文 分享
那些讓人熟悉又陌生的海南水果 它們小眾又出眾
2021年05月24日 15:34 來源:海南日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夏日炎炎,水果繽紛。海南有些水果“很矛盾”——雖在本地常見,但由于缺乏優(yōu)良品種、種植儲運成本、果品市場開發(fā)等方面原因,它們并未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的種植;它們貌似小眾,卻以自身特點贏得許多人的青睞。野生番石榴、人心果、芭蕉即屬于這類“很矛盾”的海南水果,讓人熟悉又陌生。

  “舶來品”番石榴

番石榴樹。

  海南本地的番石榴,個頭比較小,果子沒成熟時果皮呈青綠色,果肉口感硬且澀;成熟后表皮為黃白色,果肉為白色或粉色,即為白心或紅心,口感香甜綿軟,其中紅心尤被人喜愛。

  “番石榴在海南各地都有分布,生于曠野和村莊附近。花白色,有芳香!薄逗D先俗约旱闹参飯D鑒》作者王康傳介紹,野生的番石榴比較小,如雞蛋一般大,成熟的果肉有兩種,一種是白色,另一種是胭脂紅色。果實成熟后特別香,將其放在室內(nèi),屋內(nèi)充滿它的香氣。

  對于番石榴這種濃郁味道,喜愛的人會覺得香氣撲鼻、十分誘人,而不適應(yīng)的人會認為這味道太沖、無法忍受,見仁見智的評價與對待榴蓮的態(tài)度無異。在海南,有些賣時令水果的流動商販會販賣野生紅心番石榴,他們會耐心叮囑食客,紅心番石榴不宜久存,買了就抓緊吃,熟透后果肉里易生蟲子。

紅心番石榴。(資料圖)

  “如果不是內(nèi)心充盈的種子,它肯定早已稱霸各大水果商超了!睂τ诜竦奶攸c,植物學(xué)博士、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史軍在《物種日歷》中曾這樣說道。在他眼中,“多多的種子,硬硬的外皮,果實頂端都有宿存的萼片,石榴和番石榴真的特別像”。

  不過,番石榴與剝了皮里面有一顆一顆籽的石榴并無直接“親戚關(guān)系”,這就像番茄與茄子,二者其實是不同的植物。番石榴是桃金娘科的成員,而石榴則是石榴科的成員!斑@一點,就如胡蘿卜之于蘿卜,洋芋之于芋頭。其實這些‘胡’‘番’‘洋’的前綴也能說明這些食物的一些身世!笔奋娭赋觯ǔ碚f,帶“胡”字的蔬果大多為兩漢兩晉時期由西北陸路引入中原的,而帶“番”字兒的大多為南宋至元明時期由“番舶”(外國船只)帶入,帶“洋”字兒的則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梢韵胍,番石榴引入中國的時間還算比較早,雖然它們的老家在南美洲。

  不論來自何方,遇上了都可以是“吃貨”。在海南,吃番石榴可以選擇另一種“打開方式”——點上一杯老鹽紅心番石榴水,夏日喝一口,冰爽清透,還不用擔(dān)心吐不吐籽的問題,妙哉!

  “徒有虛名”的人心果

人心果。(資料圖)

  人心果——等等,聽了這名字先別害怕,也別多想,它真的單純就只是一種水果!叭诵墓菬釒,屬于山欖科植物!碧岬竭@種植物,?诋z榃濕地研究所的袁浪興解釋了其所在的科屬。如果從外形上看,人心果長得偏橢圓狀,果皮多為咖啡色,與雞蛋或是褪毛的獼猴桃更為相似。

  這種“徒有虛名”的植物,原產(chǎn)自墨西哥南部至中美洲、西印度群島一帶。熱帶美洲、東南亞各國和印度等作商業(yè)性栽培。20世紀初傳入我國,后來又先后多次引進,在華南等地多有種植。

  在海南,有些地方會選擇人心果樹用作行道樹,栽在道路兩旁,高約數(shù)米,樹葉常綠。房前屋后也會有人栽種,一到夏天,一顆顆或咖啡色或棕褐色的果實便會綴滿枝頭,“躲藏”在濃綠色的樹葉后面,找根長棍,摘下幾顆硬邦邦的果子,回家埋進米缸里,等待成熟變軟后即可食用。

人心果。

  “人心果的味道更像是柿子,是一種有木瓜口感的柿子。這些棕色果實內(nèi)部也如柿子一樣有厚厚的果肉和種子!笔奋娫凇段锓N日歷》中指出,人心果和柿子確實有些“親戚關(guān)系”,只不過這個“親戚關(guān)系”有些遠。前者所在的山欖科與后者所在的柿樹科是非常親密的兄弟科,就像百合科與石蒜科,人心果與柿子的味道相似是可以理解的。

  人心果樹有一種白色膠汁,這種物質(zhì)可用來制造口香糖。這種樹膠具有黏性,混合了蔗糖的人心果樹膠被切成小條之后,成為人們早期咀嚼的口香糖。“沒過多長時間,人心果樹膠就被人工合成的橡膠類物質(zhì)取代了,另外口香糖里還要添加改善吹泡泡性能的樹脂,改善咀嚼質(zhì)地的蠟質(zhì),再加上薄荷醇以及各種甜味兒劑,變成現(xiàn)在我們熟悉的口香糖。”史軍介紹,這種口香糖的原型就是人心果樹膠的制品。

  如今,在很多水果店或商超里都能看到人心果的身影,其奇怪的名字會自動吸引顧客,讓人猶豫要不要買下它。

  來自“大家族”的芭蕉

芭蕉樹。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如果坐時光機回到古詩詞中的場景,你能認出眼前的芭蕉是什么蕉嗎?它們和香蕉又有著什么關(guān)系?

  史軍指出,我們通常說的芭蕉其實是香蕉的“親兄弟”,它們是小果野蕉(A染色體組)和野蕉(B染色體組)的雜交后代。這兩種分布在亞洲的芭蕉科芭蕉屬植物都是有種子的,而且種子一點都不比火龍果少。“還好,小果野蕉和野蕉做了些讓人類興奮的事情。通過在自然條件下自交或者雜交,出了很多沒有核(可育種子)的個體,這些個體被人們發(fā)現(xiàn)并栽培起來,于是就形成了龐大的食用蕉(香蕉和芭蕉)家族”。

掛果的芭蕉。

  同時,這也是一個復(fù)雜的大家族。由小果野蕉提供的遺傳信息,和由野蕉提供的遺傳信息,兩者交叉組合出現(xiàn)了多種后代食用蕉品種:華蕉、紅皮蕉、蜜蕉、粉蕉、旦蕉、芽蕉、皇帝蕉……

  雖然數(shù)不勝數(shù),但先別暈頭轉(zhuǎn)向。如果要簡單分辨香蕉與芭蕉的區(qū)別,首先是看外形,根據(jù)《中國植物志》的記載,香蕉的果柄略短,而我們通常認為的芭蕉果柄比較長,但二者的分辨界限并無嚴格的數(shù)值標準。其次是品味道,果實成熟后,正宗香蕉的香味比較濃,味道也比較甜,口感更松軟;而摻雜了野蕉B家族遺傳因子的群體,不管是稱為大蕉還是芭蕉,它們不僅香氣減弱了,味道里也加進了酸味,口感更緊實。

  在海南,除了大面積規(guī)模種植的商品香蕉外,在野外或鄉(xiāng)下常常能看到零散生長的芭蕉,葉若長傘,花苞呈紫紅色,遠遠看去就像倒立著開在樹上的荷花;果叢似手指,向上合攏,圍成燈籠狀,集結(jié)在植株上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本文圖片除資料圖外均由王康傳攝)

編輯:葉霖嘉